李波,男,1999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电子工程学院17电科专业。在校期间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曾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赛国家铜奖、第五届“安徽省互联网+”大赛金奖、第八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水平竞赛二等奖、第九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二等奖;申请获批发明专利一项、外观专利一项;多次获得巢湖学院专业奖学金、巢湖学院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荣获巢湖学院“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在202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考入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集成电路专业。
走出慎思楼,谷雨之际的晚风有些着急,拂过发梢带出脚步匆匆,留下丝丝凉意。漫步在大学校园第一次有种不一样的体会,或许是毕业学子们匆匆的脚步带来的吧,又或是与李波学长两个小时的漫谈给了我一些特别的思考吧……
团队至上,合作共赢
斯斯文文,不苟言笑,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色眼镜,一副标准的理工男模样,这是李波学长给我的第一印象。交谈中我发现李波学长是个含蓄内敛的男生,话不多,但每问必答,而当我问及一个个他所取得的具体成绩时,他在正面回应的同时,总是不忘补充几句自己的不足,理工男的严谨可窥一斑。很高兴遇见一个真实的李波。
李波大一下学期加入了邢刚老师三维创新协会,当时的他还不认识邢老师,只是听其他专业课老师在上课时提到过这个协会,于是他便主动上门到实验室找到了协会的负责老师邢老师,一番毛遂自荐之后,李波顺利地成为协会的一员,从此实验室便成了他的另一个“宿舍”——几年间毫不夸张地说,他待在实验室的时间比宿舍并不少!由于实验室(三维创新协会)研究方向和自己专业课并不对口,他需要额外挤出时间来恶补相关理论知识。实验室冰凉空旷,理论学习枯燥乏味,有些同学加入几个月就托故离开,但李波每天都去,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当我问道:“节假日、周末呢,也不休息吗?”他笑着说道:“一般天天都去,只有个别几天可能会懈怠一下。”李波坦言,他的考研并不是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模式,大学前三年他没怎么泡过图书馆,除了上课就基本待在实验室,几乎每天都是这个模式。
实验室不是每天都有老师,需要你自己耐着性子每天去学习一点东西。老师在的时候对自己理解、提升帮助大些,多数时候更需要自己先去琢磨。“周六一般情况老师都在,可以现场指点一下,所以每个周末我都会坚持去,抓住机会,多问一些。”问到没有老师怎么学的时候,李波回答地很耿直,一脸认真:“有时也不知道学什么,就瞎学,总比待在寝室好吧,即使今天没学到什么,也会心安一些。”
实验室中度过的三年时间,让李波从骨子里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与他的交谈中,“团队”一词频频出现在他的口中。局外人或许很难理解,但对于走过四年大学生活,获得过多个国奖、省奖的李波来说,团队的力量确实是巨大的。李波发自肺腑的一句话是“要知道,没有团队就没有今天的成绩,永远不要把自己摆在团队之上”。三年多来,从跟着学长学姐做,到自己成为项目负责人,在这一次次的成长蜕变中,他感悟到“永远不要把自己看得高于团队之上,不要因为这个点子是我出的,这个策划书是我写的,我在项目中肩负的责任更重一些,就觉得自己功德无量,在获得方面理所当然多占一些,这点我很反对。”说这话的时候,李波眉头微拧,凝神专注。在李波看来,大家同属团队的一份子,都齐心想把项目做好,没有重要和次要的区别,大家得到应该都一样。这算是实验室馈赠给李波的“团队哲学”吧。受访时,李波表示,团队中当然会存在异议,这就需要所有成员以集体利益为重,也要巧妙的处理好与队友的关系。如今多元化合作时代,人际交往相当重要,需要智慧去权衡。我以为,大学不仅是学习知识、提高素养拓展本领的天地,也是在交往中学会合作、选择的园地。李波也表明,这一方面自己还要跟进和学习。
但凡取得骄人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一位“贵人”。李波非常感谢邢刚老师,正是这位老师让他有机会走进实验室,从最初的学习到组队再到项目负责人,从实验室走向竞赛舞台,这一切都与老师的指点与支持分不开。“要是没有老师自己不会接触到这些,也不会后来这么多奖项。”此外 ,他很庆幸自己与上进好学的室友分到一起。“有喜欢物理的,天天在寝室看物理书籍,还有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平时会一起聊到专业就业一些情况……大一就是听室友讲关于考研的相关内容,后来自己找来些相关资讯,为自己后来报考方向一开始就有一定的认识……”。一群益友在一块互相努力,看到别人努力的身影,自己也要更上进才行。考研那段时间虽然没有研友,但室友一块交流学习、约饭,以此消除长时间独处的寂寞和孤单,也给他不少鼓舞和动力,这一点,他很感谢室友的相伴。
一席话中,最使我触动的一句话是:“我的选择不一样!”选择一些东西的同时势必要放弃一些东西。于李波而言,实验室是他自己的选择,与冷冰冰的实验室为伴,不管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厌烦不厌烦。既然选择了就不后悔,就要坚持下去,坐得住冷板凳,对研究性、理论性、实验性的学科要真实地钻进去更需要耐得住寂寞。在别人看来,李波是个与热闹绝缘的“独行侠”,但在李波自己看来是这何尝不是一种独特的快乐呢:攻克难关后的攥拳挥舞,破解难题后的激动莫名,甚至于遇到难题时的眉头紧锁都是他刻骨铭心的独特回忆,“痛,并快乐着”这份独有的感受唯有过来者方可体会。
选择争取,主动为之
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丰富了李波的大学生活,七彩课堂的支教中,他是老师;学术比赛中,他是队长。他尽力登上一个个不同的平台,主动争取那些不一样的体验。学委的职务让他时刻牢记要努力提高专业课成绩,做好学习标兵;七彩支教与孩子的接触中,他会提醒自己永葆初心,做好教书育人的榜样;学术竞赛团队组长的身份,又培养了他凡事顾全大局,注重集体利益。无论是学院还是校级活动,他都活跃在其间,乐此不疲。他表示,不管什么活动、竞赛,自己都要努力争取。我注意到,短短的谈话中,李波一开始就强调“主动”这个词。回顾自己的四年学涯,正是一次次主动——竞选学委、主动联系老师加入实验室、支教、三下乡……都是争取来的,毕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李波很清楚。有机会不要害怕能力不够,不要胆怯退缩,大学是个试错成本很低的地方,勇敢犯错也是一种勇气。李波回忆自己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的经历:作为代表上台进行五分钟的路演,开始也觉得很紧张,后来慢慢会好些。事实表明,第二次参赛比第一次要好,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一些。在这个过程少不了的是历练,我认为,大学总有一些时刻要硬着头皮上,不然大学也不完美。笔者再说,主动很重要!
现实面前,我问到,普通二本院校的出身会不会给你限制?很多同学妄自菲薄觉得自己不行,能力面前,自信力先丧失了。会不会有感觉想向上,但周遭的环境处于雨中逆向而行,阻力不只是雨,还有拥挤的人、伞。他稍作思考凝神地说,周遭的环境、学风很重要,虽然我们学校层次较之双一流、211,有一些差距,学校能给我们提供的平台会低一点平台,但各种学习交流的机会,我们要学会“争取”,争取一切可以利用的平台与机会。他说,如今被厦大录取,再回首时,更多是感激,感谢巢院对自己的培养,让自己有机会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越走越宽。
是的,目标不一样,选择也就不一样!于李波而言,确定了厦门大学作为自己的考研目标,那就要意味着要舍弃自己娱乐和休息的时间,选择更多地待在实验室度过,选择坐冷板凳。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无论最终的我们能否如愿收获鲜花与掌声,首先要学会舍弃,有舍才会有得,才能守得云开见日出。
“走着走着,就有了答案”
进入大学,一些同学就像脱了缰绳的野马,失去了前进的方向。李波虽然目标明确,但奋斗的过程中有时难免会陷入短暂的迷茫。加入实验室,一开始并没有想象的顺利,一年多过去了,他没有取得任何成绩,当看到其他同学获得各类赛事奖项和奖学金,自己却一无所有,他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在留下还是离开(实验室)这个问题上纠结了许久。最后,李波说服了自己——留下!他说,自己已经待了一年多了,现在要走,就意味着一年多的努力付之东流,退一步说,就算最后没有取得任何成就,不能将实验室作为梦想启航的地方,他也想将实验室生活为自己的本科学业生活画上个圆满的句号。
功到自然成!在这之后不久,项目接踵而来。李波有机会捧回了一个又一个奖杯。倘若没有那份执拗就此退出,现在恐怕留下的只有无尽的遗憾和悔恨了。生命里的很多时刻,往往一时间看不到成功的希望,这个时候更需要往前走一步、再多走一步,相信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收获。生活就是这样,不是事先知晓了答案我们才去走,而是走着走着就有了答案。
备战考研的路上,他给自己有个暗示——“坚持下去,如果没有考上就二战”。这不是一种松懈,不是一种自灭威风,而是以一种放松的心态让自己轻装上阵。李波到八月份才确定自己最后的考研学校,之前一直在几个学校中来回摇摆。所以他特别建议有考研意向的学弟学妹注意:一定要夯实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尽可能的在自己专业领域多获得一些奖项,这样对自己比较有利。
“既要融进去,也要走出来”
身为班级学委,要协助老师处理一些包括考勤在内的重复性的工作,李波没有因为工作繁琐就产生懈怠,而是兢兢业业做好任课老师的助手、辅导员的帮手。他把学委这个职务作为自己前进的无形的加速器,激励自己不断向前。“学委嘛,自己就要坐在前面,保证自己专业课知识通关,这也让我在学习上不能马虎,同时我的圈子会更广一些,不仅仅和几个室友熟悉。”除此之外,李波还有个独特好习惯:每天浏览学校官网。被厦大录取后自己也会看看厦大官网,延续这个好习惯。浏览学校新闻一方面让自己留心学校动态,关心学校发展,也能较早的获取一些竞赛消息,而不再等着辅导员发到群里,提前了解到位。这也值得我们学习。
大学时代既要融进去也要走出来,融入其间,参与活动,学习知识,也要走出来看看自己走到哪里,要走向哪里。走出来更重要,需要一个人甘愿寂寞,一个人学会思考,一个人学会看路,走出来为了迎接未来。
又是盛夏毕业季,校园里毕业班学生脚步匆匆,而此刻的李波我想内心是平静而舒心的,四年的大学生活很精彩,不枉我青春一场!愿你我也有这样的精彩!
采访手记:当选择不一样时,我们聚焦的点线会更加清晰,我们看向未来的目光更加清澈而坚定。不管现在的你我身处何方,主动为之,努力争取,选择成为不一样的自己,明天的你我定会绽放别样的风采!
(文/杨青 图/受访者提供 审/陈小波)
转载自https://www.chu.edu.cn/2021/0525/c24a117008/page.htm
安徽省“轻羽清风"资助育人名师工作室
巢湖学院“轻翼”名师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