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轻羽清风”资助育人名师工作室
巢湖学院轻翼名师工作坊
缘起:我想帮助你
自2013年4月接受“心理咨询师”培训并通过资格考试以来,我逐渐爱上了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扰。能够帮助他们越来越阳光出彩,我甚至觉得这是辅导员工作中最有意义的事情。
今年暑假,我准备将工作中遇到的心理工作案例梳理一下写出来,才发现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有限。按照国家心理督导师韦志中在《心理咨询师成长之路》中说的,仅仅有“术”还是不够的,还要有“道”和“德”。于是我有针对性的买了一些书籍来提升自己,以期望更好地拯救我那些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其中资深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著的《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重新审视我所处理过的的一些心理咨询案例。
案例:发现你的忧伤和失败
2016年3月新学期刚开始,一位大二男生胡同学因无法排解父母长期争吵带来的心理困扰主动跑来向我哭诉。
“假期在家天天听爸妈争吵已经厌烦透了,好不容易来学校以为终于要摆脱了,可没想到连续几天都噩梦缠身,梦里场景画面太真实了,醒来后仍感觉烦躁不安和无助。我已经做了各种努力尝试改变他们但都无济于事,有时真的觉得生无可恋,怎样才能摆脱这种梦魇呢?”
这不是个例。从事辅导员工作十余年间,细数起来,我遇到12位同学因父母关系不和睦而遭受严重困扰,有的严重到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憎恨父母之间沟通方式导致自己脾气暴躁、无心学习。我每次倾听学生回忆自己成长经历中被父母“简单粗暴”对待的描述,看着泪花在他们眼眶里打转,我的心都在滴血。
据胡同学倾诉得知,他以前曾多次调解试图改变父母之间的沟通方式,但无果。他知道他还要继续面对这种场景,无论如何改变不了自己是家庭一份子的事实。他主动找到我是希望我能给他一些建议,最好可以让他们不再争吵,或者让他不再因争吵而烦恼。
看到他痛苦的表情,我“倾听”他的哭诉,“真诚”地回复着,沉浸在他所描述的争吵世界里,适时回复“我能够理解你的感受”来安慰他,其实我的内心也很难过。那时那刻突然想起培训时老师说的话语:“共情所带来的痛苦情绪需要心理咨询师不断修炼自己。”大学生正值青春,本应满怀抱负活跃在大学校园里享受美好时光、学业有成的喜悦,可眼前的这个大学男生却还活在父母争吵的阴影里,无法专注于学习。如何摆脱阴影把注意力转到学习上,最终可以顺利毕业成了他当前的主要矛盾。
后来几次谈心他也曾举例说明他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他的“严厉教育”,例如有一次在学校当众被狠打,平时做错事都是非打即骂,做对也基本得不到表扬。他带着无助表情的描述真的刷新了我的认知:原来影视剧里的情节真的来源于现实,没有一丝夸张!
回想跟他几次面对面沟通的场景,他基本上是面无表情,当然除了掉泪。我感觉到,在他的世界里,父母争吵以及对他几近严苛的教育几乎占据了他的内心。处在大学阶段的他只能依靠倾诉来尽情地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而我的“共情”就如同他的救命稻草。
胡同学是家庭争吵的受害者,他没有在原生家庭中感受到爱,他也不会爱别人。他暗恋同班级的女生但不敢表白,希望我可以帮助他。经过一番综合评估,我觉得他感受不到爱,也缺乏爱别人的能力,所以只能劝他放弃了。
幸运的是,最后他最终在一定程序上克服了心理障碍,学习上没有落下许多,后来勉强毕业了。
另一位廖同学则没有这么幸运了,父母的长期争吵使他内向孤僻,无心学习。家庭条件优越的他常被父母的争吵折磨的郁郁寡欢,放假后仍然不想回家。他跟我哭诉:只要一想到家庭,便久久不能平静,无心做任何事情。他的成绩一落千丈,最后只能留级以求转机。
专家如是说: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
试问天下谁人不疼爱自己的子女?可仍有一些父母因为“不合理信念”选择了错误的教养方式,让孩子心寒感受不到爱。如,“棍棒底下出孝子”就是一种传统的错误观念,这种观念不知道害了几代人。孩子在痛苦挣扎中成长,视“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为一种解脱。对于这种父母来说,家庭教育是失败的,为人父母也是不合格的。
我们知道几乎每一个职业都要有专业的知识,要培训上岗,唯独“父母”这个最重要的职业,没有任何证件来证明你是合格的,连入门的资格考试都没有。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其言传身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原生家庭(指父母的家庭,子女结婚前所在的家庭)关系不良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积极心理学之父赛里格曼曾经提出一个幸福的公式:总幸福指数=先天遗传因素+后天环境+你能控制的心理力量(H=S+C+V)。假如这三者都能做到最佳,人生就会很幸福。对于一个还处在原生家庭的人来说,S和C几乎是不可控制的,如果遭遇不幸,只能寄希望于V了,即“你能控制的心理力量”。赛里格曼在其著作《持续的幸福》里提到幸福主要由以下五种元素组成:积极情绪、投入感、意义感、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就感。如何才能控制你能控制的心理力量实现幸福呢?
武志红在《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一书中揭示了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概括为一句话就是: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我们的根本动力是成为自己,但这个过程是在人际关系中完成的。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看清关系的迷雾,做自己,成为自己直至自我实现。其中他阐述的“人的心理行为模式ABC”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对分析原生家庭的亲子关系很受用。
A(Affair)指事件,B(Belief)指信念,C(Consequence)指结果。看起来,事件直接导致了行为结果(即A直接导致C),殊不知,这中间存在着我们的信念(B)做的大量的加工工作。
对信念(B)的深度理解很重要。B可看作一种信念,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格系统。如果对信念(B)丝毫不理解,你就极容易像文中两位同学一样基本沦落为“一个纯粹的原生家庭的产物”!如果对信念(B)有了深度理解,你就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跳出原生家庭关系不良导致的严重后果。
助你成长——拨开云雾成为更好的自己
运用上述“人的心理行为模式ABC”来分析文中的胡、廖两位同学的案例,首先两位同学对信念(B)要作深度理解,这就需要搞清楚三点:
一是父母的争吵是否源于你的过错;
二是父母的严苛教育是否有利于你的健康成长;
三是父母争吵是会导致减少对你的关爱。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争吵已然成为他们的沟通方式,不是你的原因导致的,因此你不必自责和改变;父母对你严苛教育你可以不接受、甚至可以反抗,因为那不利于你的发展;争吵不会减少对你的关爱,哪怕闹到离婚的地步。
当然,深度理解信念(B)以后,不代表我们可以置之不理他们的争吵。我们仍然可以做如下努力。
第一,我们仍然可以努力尝试调解以期待改变现状,因为万一努力有回报了呢。如果调解不成功也不用绝望,可以放弃努力,转移注意力。
第二,我们要学会控制这种不舒服的感受影响到你的学习和生活,必要时可以选择短暂离开,或者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第三,学会自我“觉察”,点亮你心中的光,主动选择自己的人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高为师,做为教师,我们应该读“好书”,帮助学生拥有阳光出彩的人生。
注:《牛导日记》记录本人12年辅导员生涯中的点点滴滴,旨在帮助处在困惑中的大学生们。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12年,2019年获安徽省“优秀辅导员”,持有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创业指导师等资格证书,曾帮助过无数有学业困惑、心理困惑、情感困惑的大学生们。如果你有困惑,可以发电子邮件:1572654461@qq.com ,等着你哦!